黄佐临铜像安放上图东馆手稿主题馆,奚美娟撰文忆恩师

摘要:继续与读者在一起,站在时代的潮头

图片[1]-黄佐临铜像安放上图东馆手稿主题馆,奚美娟撰文忆恩师-萌番资讯网

今年是著名导演黄佐临逝世30周年,“润物细无声——文明互鉴主题手稿文献展”正在上图东馆举办,由黄佐临女儿黄海芹捐赠的黄佐临先生胸像在展厅中心陈列。

今年5月,黄海芹将陪伴家人多年的这尊胸像和父亲生前用过的打字机,捐赠给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并希望将雕像安置在上图东馆手稿主题馆。她说,父亲生前一直勇于创新,热爱新鲜事物,希望他能继续与读者在一起,站在时代的潮头。

“润物细无声——文明互鉴主题手稿文献展”分为三个部分,展标用字集自上图馆藏97岁翻译家吴钧陶英译杜甫诗《春夜喜雨》手稿。第一部分“兼收并蓄——文明互鉴的理念思考”展现来自辞典编纂、语言文字、翻译三个领域代表人物对文明互鉴的观点;第二部分“百花齐放——文明互鉴的实践成果”展现新闻、戏剧、音乐、文学领域代表人物在文明互鉴方面的成就与贡献;第三部分“文苑英华——手稿文献的文明对话”回顾2018年上海图书馆“文苑英华——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展中的跨国交流合作。现场将文化名人的打字机、衣物、雕像等具有特别意义的物品融入文献展览,让读者充分感受文化名人阅读、思考、创作过程中的温度。

图片[2]-黄佐临铜像安放上图东馆手稿主题馆,奚美娟撰文忆恩师-萌番资讯网
读者参观展览

图片[3]-黄佐临铜像安放上图东馆手稿主题馆,奚美娟撰文忆恩师-萌番资讯网
将文化名人的打字机等具有特别意义的物品融入文献展览

在黄佐临的专题展柜,展出了他于1992年在华东医院写下的最后一篇文章《传统·创新·政治》手稿。这是黄佐临对美国纽约 《戏剧评论》杂志举行的笔谈研讨会提问的回应。文章特别提到:“中国传统技巧可能将莎翁起死回生,同时近代西方技巧也可以给予古老中国艺术灌输外来的生命力。这里就是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了。”

今年8月,表演艺术家奚美娟撰文《一脉心香说薪传》缅怀恩师黄佐临。上海图书馆向奚美娟征集了这篇回忆文章的大纲稿,并在第一时间加入展览。2019年,上海图书馆还征集入藏了奚美娟写于2006年黄佐临先生百年诞辰时的回忆文章《忆》的手稿。

图片[4]-黄佐临铜像安放上图东馆手稿主题馆,奚美娟撰文忆恩师-萌番资讯网
奚美娟捐赠的回忆文章大纲手稿

今年也是音乐家贺绿汀创作钢琴曲《牧童短笛》并获“中国风味钢琴曲”首奖90周年。上海图书馆是贺绿汀先生手稿文献集中收藏单位,专题展柜以文献、实物、图片结合,向读者揭示贺绿汀在民族音乐发掘上的前瞻贡献。

1934年俄国音乐家齐尔品在上海发起“中国风味钢琴曲”评选比赛。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是一首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钢琴曲,让中国音乐特色走向世界。贺绿汀尤其重视对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扬,上海图书馆收藏的贺绿汀手稿《民族音乐问题》中写道:“我们学习西洋的目的是学习他们在音乐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参考他们的经验与规律来摸索我们自己的规律,建设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创造我们自己的现代音乐文化,发扬我们民族特有的民族风格。”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与贺绿汀女儿贺元元共同策划,在长宁区贺绿汀旧居举办了纪念贺绿汀先生诞辰121周年暨《牧童短笛》创作90周年座谈会。贺元元希望,今后在合适的条件下,贺绿汀旧居能对公众开放。

图片[5]-黄佐临铜像安放上图东馆手稿主题馆,奚美娟撰文忆恩师-萌番资讯网
贺元元捐赠的纪念邮票

此次展览将展至本月底,展览中还能看到新闻学家、著名报人戈公振著作《世界报业考察记》的原稿。1927年至1928年,戈公振自费出国考察,行程数万里,途经欧、亚、北美三洲,搜集了大量新闻史资料,撰成《世界报业考察记》一书,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1932年初,“一·二八”事变爆发,《世界报业考察记》排印稿毁于日军轰炸。2017年,这部原稿在上海图书馆被重新发现,上图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将手稿整理出版,完成了戈公振的遗愿。

图片[6]-黄佐临铜像安放上图东馆手稿主题馆,奚美娟撰文忆恩师-萌番资讯网
戈公振著作《世界报业考察记》原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