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厂”、裁员,日产还能熬多久?

在中国自主车企的冲击之下,又一家日系车品牌走上了关厂之路。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产汽车全球总部近日宣布,位于江苏常州的工厂已于 6 月 21 日关闭。

这也是日产汽车首次在中国关闭整车工厂。

虽然东风日产辟谣了工厂关闭,称 ” 只是暂停生产 “,但这一行为,不仅在汽车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被看成日产在中国市场战略调整的明显信号。

图片[1]-“关厂”、裁员,日产还能熬多久?-萌番资讯网

来源 / 新浪科技官方微博 镜观台截图

回首过往,2018 年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达到了 156.3 万辆的巅峰,那时的日产无疑是中国市场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中国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迅猛发展,日产的销量开始出现下滑。到了 2024 年,日产中国累计销量同比下滑 1.01%,2024 年 5 月东风日产在乘联会发布的厂商销量排行榜单中排名第八。

面对销量的持续下滑,日产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然而,在一个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 50% 的中国市场,新产品的推出和市场策略的调整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智慧。

对于日产,以及所有车企来说,想要单纯凭借一两款产品快速占领市场,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日产的销量困境

日产,这个曾经与丰田、本田并称为 ” 日系三杰 ” 的汽车巨头,也没能逃脱关厂的命运。

资料显示,常州工厂从 2018 年起,共耗时 700 多天、总投资近 14 亿元才最终打造完成。作为日产在中国最新的工厂,虽然常州工厂投产不足 4 年,但却是日产乘用车的生产基地。

日产汽车发言人表示,关闭常州工厂是为了优化生产,也是应对市场挑战的一部分战略调整。上述发言人口中的 ” 市场挑战 “,或是国内激烈的汽车市场 ” 内卷 ” 之下,日产在中国销量的急速下滑。

公开信息显示,常州工厂主要生产东风日产逍客。根据最新数据,2024 年 5 月,逍客销量为 11037 辆,在东风日产销量中占比 19.71%;2024 年 1-5 月,逍客的累计销量尽管达到了 45523 辆, 但同比下降高达 59.91%。

零售数据显示,2022 年逍客销量为 15.06 万辆,到了 2023 年,这一数字下滑至 11.36 万辆。

但销量下滑的不只有逍客这一种车型。据了解,日产在中国市场主要经营日产、英菲尼迪、启辰三大品牌。其中,日产品牌是日产中国主要的销量来源,销量担当的车型包括轩逸、天籁、奇骏、逍客、楼兰等。

在上述车型里,除了因销量下滑直接导致工厂关闭的逍客外,即便是日产卖得最好的轩逸,在 2024 年 1-5 月的销量也只有 13.58 万,同比增速仅有 0.7%。

此外,最新数据显示,在 2024 年 5 月,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其他日产车型,天籁销量只有 5560 辆、奇骏为 2888 辆、骐达 1736 辆,而劲客、艾睿雅的销量更是不过百辆。

主要车型销量的大跌,也直接影响了品牌销量。

官方数据显示,2024 年 1-5 月,日产中国累计销量为 28.64 万辆,同比下滑 1.01%;东风日产则多次跌出了乘联会发布的厂商销量排行榜单 TOP10。

工厂关闭,随之而来的就是裁员。

根据《济南报道》,有内部人士爆料,工厂关闭后,大部分被裁人员会给至少 N+1 赔偿金额,但也有少部分高层去其他基地或辞职直接走人。只是目前日产汽车和东风日产官方均未对上述消息作出回应。

不过,另据深科技援引内部消息,预计赔偿方案将不低于 “n+3″,部分员工甚至期望达到 “n+6” 或 “n+7″。而具体的赔偿方案预计将在近期公布。

日产 ” 危机 ” 早有端倪

尽管日产汽车位于常州的工厂是最近才宣布关闭的,但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困境却早已成为事实。

事实上,自 2018 年之后,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便开始下滑,但直到 2022 年,下滑速度开始大幅增长。

日产官方数据,2020 年日产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为 145.6 万辆,这一数字在当时看来还算可观。然而,到了 2022 年,日产的销量已经大幅下滑至 104.5 万辆,同比下降了 22.1%,跌幅显著。

根据日产中国公布的数据,2023 年日产全年销量进一步下降至 79.3 万辆,同比跌幅进一步增大至 24.8%,这一跌幅无疑给日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图片[2]-“关厂”、裁员,日产还能熬多久?-萌番资讯网

数据来源 / 日产官方

来源 / 镜观台制图

中国市场作为日产汽车全球核心市场之一,其销量的大幅下降直接影响了日产的整体业绩。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日产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在中国市场的预期,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2024 年 4 月 19 日,日产汽车对外宣布,由于汽车销量低于预期以及通货膨胀等多重因素对成本造成的影响,公司决定将本年度的营业利润预期下调 14.5%。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日产正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力求在不稳定的环境中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

调整后的预期显示,日产 2024 财年净利润将达到 3700.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73 亿元);全年经营利润预计为 5300.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248 亿元);全年销售净额预计为 12.60 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5907 亿元)。

有业内人士对此分析道,这些调整不仅是对当前市场状况的直接回应,也是日产汽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重组和资源优化的一部分。” 日产需要在保持成本效益的同时,探索新的增长点和市场机会,以期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然而,与当下日产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 2018 年,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辉煌成就令人瞩目。

那一年,日产的母公司东风汽车,通过旗下东风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实现了 156.3 万辆的销售业绩,不仅刷新了历史纪录,也成为日产在中国市场的巅峰时刻。

但好景不常,全球汽车产业在随后的五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中国车企的引领下,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这一变化,无疑给传统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尽管东风汽车在 2018 年 8 月 8 日的公司 15 周年庆典上发布了雄心勃勃的 ” 东风有限绿色 2022 计划 “,计划到 2022 年累计引入 20 款电驱动车型,将销量目标增加 100 万辆,达到 260 万辆。

但至少从当下的现状来看,真正面临转型时,东风汽车似乎并没有跟上市场的节奏。

日产恐难回巅峰

这一点,从日产高管的言论中也可见一斑。

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山崎庄平先生在谈到中国市场的现状时表示,” 今年前 5 月,中国市场的状况依然复杂,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突破 50%。”

他强调,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日产汽车已经在中国市场加速智能化、电驱化转型。

山崎庄平先生进一步指出,” 未来,日产汽车将以更加平衡的产品阵容,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对于日产来说,想要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毋庸置疑是加大在纯电和混合动力领域的布局。

6 月 24 日,日产汽车在华合资公司东风日产向媒体回应关厂时就提到,公司将在确保现有燃油车型产能的前提下,投资超 100 亿元加大对于新能源车型的产线布局和研发,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事实上,日产已经在加大对新能源车型的产线布局和投入。6 月 16 日,东风日产发布面向未来三年的 ” 新奋斗 100″ 行动计划。

根据行动计划,到 2026 年底前,东风日产将投放 7 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同时也拓展出口业务,初步出口目标为 10 万辆。为此在未来三年,东风日产研发投入将超过 100 亿元。研发人员也将从现有的 1600 人提升到 4000 人左右。

此外,在 “2024 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 ” 上, 日产不仅推出了 5 款基于中国用户需求开发的、搭载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技术的新能源概念车型,其日产 Hyper Force 纯电动概念车和日产 Hyper Punk 纯电动概念车也在北京车展首次亮相中国。

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表示,中国市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日产汽车需要迅速应对并保持竞争力。” 因此,日产汽车在全新战略规划‘ THE Arc 日产电弧计划’指导下,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了注重均衡并关注重点的战略。”

然而,转型并非一蹴而就。

尤其是在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日产凭借单一产品或少数几款产品已经难以迅速占领市场。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市场对日产或是其他车企的要求,早已不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包括品牌影响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响应速度以及全生命周期的客户服务。

” 更何况,时至今日,日产并没有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品。”

如上述业内人士所说,在这一背景下,日产想要在中国较好地 ” 生存 ” 下去,就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市场的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加快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步伐的同时,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但即便日产可以在刺刀见红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找到新的增长点,或也很难再创造燃油车时代的辉煌。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