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影响二级市场债券供需平衡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团队分析,央行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后,可以将这些国债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进而压低相关国债市场价格,推升相关国债收益率。这是本次公告发布后,债券收益率大幅度上升的原因。

目前来看,央行已决定在近期开展国债借入操作。王青团队据此判断,主要是借入10年期及上期限的中长期国债,至于借入规模、是否或何时出售,将由央行根据债券市场形势而定。

本次公告发布的背景在于,4月以来央行已多次**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偏低风险。其中近期在陆家嘴论坛上,央行领导就曾明确指出:“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

王青团队指出,这里提到的“利率风险”,主要是指一旦后期经济和物价水平明显回升,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将大幅上行,届时持有这些债券的**机构等非**主体将遭受较大幅亏损。

该团队认为,本次公告意味着央行接下来将通过实际操作,影响二级市场债券供需平衡。就引导市场预期,避免中长期国债收益率较大幅度偏离相应政策利率中枢而言,会比之前的风险**效果更强。

进一步充实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

对于央行购买国债行为,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团队近期分析,根据**人民**法,央行不得于一级市场认购国债,但其中第四章的第二十三条表明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来实施货币政策在法理上是具备可行性的。历史上我国央行购买国债次数较少,资产负债表中“对**债权”项目很少出现变化,其中比较明显的一次增长出现在2007年,源于央行在二级市场上买入1.35万亿的特别国债。

**民生**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近期分析,近年来,我国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广泛使用国债作为质押品,并配合财政部开展国债做市支持操作,但从目前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看,我国央行直接持有的国债体量占比并不高。

温彬认为,“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是置于“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的进一步充实。我国央行买卖国债是调节流动性的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与海外经济体央行量化宽松(QE)、现代货币理论(MMT)、财政赤字货币化和**债务货币化的政策安排和逻辑不同。

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近期指出,为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增加了金融工具品种,提高了央行对市场预期的管理能力。国债作为**债券,拥有**信用支撑,违约风险极低,适合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作为流动性的补充。人民**法第四章第二十三条列示了人民**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的六种货币政策工具,其中就有“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他进一步指出,因此在当前常用的回购交易、发行中央**票据等传统品种基础上增加国债买卖,有利于增强货币市场流动性。须注意的是,作为多个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一种,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购买适量规模的国债,只是调节短期流动性,而不会带来货币超发的问题。